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唐再可壬子 清 · 赵翼
 押麌韵 出处:瓯北集卷三十五
自我来扬州,徵逐半旧雨。
能诗唐子西,相识自军府余从军滇南,君方官腾越州,即相识)
天南一以别,重逢快倾吐。
回首古战场,笑脱兵尘苦。
江城多素心,晨夕共乐数。
鸡豚联近局,折简迭为主。
花笺险韵鏖,叶格意钱赌。
谈深烛屡跋,饮醉蔗或舞。
荏苒七八年,风流映江浒。
就中君最健,逐队勇独贾。
萧閒七十翁,发不白一缕。
非染陆展药,讵饮张苍乳。
熊经而鸟伸,秘术擅禽五。
丹元养铅汞,胎息调龙虎。
是以老不衰,徒步铁脚股。
方当享大耋,光景日正午。
何期遽饰巾,霞飞倏化羽。
风轮一霎吹,殿塌灵光鲁。
衰年恋朋旧,岂必交肺腑。
老辈渐无多,缺一难再补。
去岁悲吴刚,已赴脩月斧(满斋去岁殁)
今又弱一个,益伤少俦伍。
流光下坂丸,暮景穿缟弩。
生死臂屈伸,今昔首仰俯。
哭君行自伤,等是残更鼓。
松阿落一齿已而落处更生所谓儿齿也走笔奉贺丙辰 清 · 赵翼
 出处:瓯北集卷三十八
忆昔从君少年日,利齿刚牙快餔歠。
舞阳盾畔一彘肩,不怕生吞口带血。
忽忽四十年,我老作牛龁。
曾官打牙犵狫乡,竟侪凿齿睢呿列。
软饱惟资张苍乳,柔存幸剩商容舌。
空龈枉想过屠门,以咀代嚼味不出。
羡君颐腭尚无恙,编贝坚完不兀臲。
偶焉弱一个,略似童牙龀。
非遭邻女梭,岂被逻卒击。
尚堪石之漱,何妨屐之折。
胡为落处又萌生,宿草去根起新蘖。
琴轸方愁雁柱亏,墐泥已塞狗窦缺。
古称儿齿信有之,新发于硎倍刚烈
有如老将力将竭,添以生军再荡决。
童子行先尊胜队,孩儿兵压佽飞杰。
问君安得此宁馨,英锐独擅昆刀切。
定可陷坚烂似泥,宁徒吐慧艳于雪。
斯乃寿者相,专为老人健饭设。
东鲁既并黄发颂,北齐况传智牙说。
知君尚有万羊未食尽,天遣雍齿封侯助饕餮。
噬腊堪称程咬金,决濡应赛来嚼铁。
笑我空将馋口张,方倚杖鸠祝哽噎。
应求言诏上封事宝庆元年 南宋 · 曹彦约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五一、《昌谷集》卷五、《宋史》卷四○一《曹彦约传》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六一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五○七五
臣伏读圣训,至再至三,仰见陛下寅畏以奉天,艰难以济业,不矜伐聪明,不鄙薄愚贱,博采旁求,思有益于治道而后已。
臣待罪言语侍从之列,职思其忧,圣意之所未及,犹当有以补报万一。
矧恻怛求之,可无一言以自效耶?
臣窃观陛下嗣服之初,未尝有失德于天下。
而天下之共治者常有凛然不安之忧,天下之论治者常有歉然不足之叹,不可谓之小故也。
新政所当行者有未尽耶?
抑事变之方来者有难测耶?
将异议者好为纷纷而不足恤耶?
抑将疑其说之不合而思求以胜之耶?
明良精一之地,兢业万几,主德必欲其宣,恩泽必欲其流,乃方与贤士大夫争辨于是非之际,疑似于从违之末,则致治之效无时而可望矣。
都俞之堂,何嫌于吁咈;
好谋之主,何难乎销印?
施行容有未尽,事变容有难测,异议者正所当恤,而其说之不合者不足胜也。
臣不暇广譬曲引,以明前事之失;
亦不敢偷容取悦,以媚世俗之好。
窃以为重裘可以禦寒,自修可以止谤。
若国势之所以未定,与人情之所以未孚,陛下诸臣皆足以应诏言之矣,不复条列,以紊天听。
请即其易行者而径言之,庶几其有补也。
陛下谨定省以事长乐,开王社以笃天伦,孝友之行,宜足以取信于天下矣。
然而兄弟至亲,犹误于狂妄小人之手;
道路异说,犹袭于尺布不缝之谣。
事关国体,人皆以为难处矣,臣犹以为易也。
守法者人臣之职也,施恩者人主之柄也。
淮南厉王欲危社稷,大臣张苍、冯敬等论如法,文帝既赦其罪,废而勿王,不幸而死,即封其三子于故地,以示私恩。
此往事之明验,本朝太宗皇帝之所已行也。
今若徇文帝缘情之义,法太宗继绝之意,明示好恶,无隙可指,虽不止谤而谤乃息矣。
陛下招山东以复境土,抚忠义以幸遗民,混一之机,宜闿端于此矣。
然而跋扈之将肆凶残于制阃,授钺之人持依违于两端,去留不常,包藏未发。
事关国势,人以为难处矣,臣犹以为易也。
戍虎牢之城,郑不得与晋争;
杜大行之险,楚不足以支汉。
用兵之道,可以形格而势禁,不可以直致也。
江内者两淮之腹心,正军者忠义之主宰。
有三万之正军,然后可以制一万之降卒;
有十万之正军,然后可以制三万之忠义。
盱眙孤单,江西阔远,三衙涣散,见谓脆懦。
若能徙江外之阙额,立江内之重屯,人众而聚则有才可选,军归其营则无券可擘,可以省廪稍,可以减般运,使超石拔距之勇出其中,而牛酒日至之声闻于外,然后经理淮壖,振立威柄,则犯上者翻为孝悌,而狂狡者莫不率服矣。
陛下位置虎臣,布列阃外,峻陟骤用,不拘常制,宜有以得其人矣。
然而每一选用,物论汹汹,幸而无事则举朝相贺,不幸而败事则举朝归怨。
事关国论,人以为难处矣,臣犹以为易也。
寇准之在北门,则白沟不警矣;
张浚之在江左,则淮淝不震矣。
今大而帅守,小而一州,选用已定,臣未敢轻议。
金陵虚席,公论之所属目。
合公论则朝廷奠枕,拂公论则海内寒心。
筋力不逮者,既不可以胜任;
望位未至者,又不可以尝试。
或已试而军民不服,或未试而公论不与,岂惟臣独忧之,凡心乎国事者皆不免于过计矣。
臣以为人才不可以全求,公论不可以力胜。
与其用轻虚浅迫之人,不若用迟钝木讷之士;
与其用掊克聚敛之才,不若用宽裕温柔之德。
其仁声足以安百姓,其器宇足以压人望,气类相感则寮属可以任事,清介相勉则道义可以相规。
用人如此,则戆直者可以寝淮南之谋,而俭约者可以罢子仪之乐矣。
陛下正旦视朝,以求贤为急,访落亲擢,以静退为首,拔茅连茹,以其汇征,宜必以序而进矣。
而诏旨所颁或指为具文,选召所及或虑其不广。
事关国干,人以为难处矣,臣犹以为易也。
求贤者人主之心也,用贤者人主之实也。
仁宗之用执政,或给札于天章,而使之尽言;
真宗之待两制,或赐对于夜分,而与之议事。
故中外无不尽之情,而田里无不安之俗。
今已至者列于朝而未能行其言,未至者迟于外而未能必其进。
有言而未用,则或者疑其沮于讦;
当言而未发,则或者疑其局于懦。
日月逾迈,功效蔑然,循习如此,其视前日未求贤之时何异?
今若考其言而信其所学,用其而弃其所短,则能言者无面从,有怀者无腹诽矣。
陛下求言之心已形于御笔,而播告之旨复发于手诏。
勤勤恳恳,惟恐不逮,宜有以获其利矣。
然而外议致疑,莫能解释。
以为明言文武,似或止于衣冠;
而泛言小大,恐不及于韦布。
事关国脉,人以为难处矣,臣犹以为易也。
赦令之已行者,犹必曰该说恐有未尽;
诏旨之已误者,犹必曰前降更不施行。
况已谓小大之臣,则凡率土之滨者皆得以尽言矣。
引而伸之,特在于一命令之间耳。
孝宗皇帝即位六月丙子,而求言降诏已见于是月之甲申
至八月壬午,而进士上书者已补官矣。
九月癸丑,而布衣献言者已诏赴都堂矣。
今若明降指挥,发扬诏旨之意,精选近臣,考定可采之策,举而行之,不间于朴直,旌而赏之,首及于疏贱,在上者罔有逸言,而在下者民用丕变矣。
凡数者,举天下皆疑其难,而臣独以易言之。
臣非轻此数者而忽之也,惧陛下疑言者之过,而以为不可行也;
惧言者测陛下之意,而以为必不行也。
果其不戾于圣贤,不拂于典故,可以宽圣虑,可以系人心,若何其不于简易求之,而使上下之情捍格而至于此也?
然臣犹有献焉。
立天下之事者贵乎断,处天下之事者贵乎谦,虑天下之事者贵乎详,行天下之事者贵乎速。
肇十有二州,舜之功也,汝平水土,乃归之于禹。
薄伐猃狁,吉甫之功也,侯谁在矣,乃归之张仲
谓天下可以一人治也,不可以一人智力专也。
丘山积卑而为高,江河合水而为大。
君不自有而归之于其臣,臣不自有而归之于同列。
所谓谋及乃心者,必谋及于卿士;
谋及卿士者,必谋及于庶人。
然后人心悦服,怨讟不生。
今天下之事,虽出于独断,而众多之论,岂无偶合程度者?
若因某人之说而建某利,用某人之策而除某害,造命于上者不失于断,而推功于下者益示其谦,此则舜禹之用心也。
故曰立天下之事者贵乎断,而处天下之事者贵乎谦。
武王克商,未及下车,而封黄帝之后于蓟。
孔子为政,甫及七日,而肆少正卯于市。
谓盛德不可不速祀,而奸宄不可不速去也。
临渊而羡鱼者,不若结网之为便;
冠胄而枕辔者,不若弯弓之为健。
赏罚之所当行,命令之所当出,闻一善则若决江河,去一恶则迅如震电,使责望于上者无所愤怨,而玩狎于下者不至茍免,此则武王、孔子之用心也。
故曰处天下之事者贵乎详,而行天下之事者贵乎速。
今天下之大害者莫急于赃吏,群臣既已言之,而陛下既已闻之矣。
窃意陛下将以行其言也,而出令未暇也。
天下之大害者又莫急于苞苴,群臣亦已言之,而陛下亦已闻之矣。
窃意陛下亦将以行其言也,而出令未暇也。
议者不深察朝廷之意,即谓厌薄其说而不用,臣知其不然也。
陛下无意于求贤,则不求贤之诏矣;
无意于求言,则不求言之诏矣。
赃吏之不可使治民,苞苴之不可以立国,夫人而能言之,其在圣明岂不知此!
何忍迂缓隐忍以至今日哉?
行台谏之所已言,用转对之所通论,求赃吏之昭灼者而深治之,虽有功勿贷,察苞苴之肆行者而远斥之,虽亲贤勿释,立此之断,处此之谦,虑此之详,行此之决,则臣犹以为易也。
触类而长,举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矣。
然则天下之事终于易而已耶?
禹曰:「后克艰厥后,臣克艰厥臣」。
孔子曰:「为君难,为臣不易」。
圣人之言有异于臣之说者,何也?
盖难于保治者君臣之心,而易于行事者君臣之政也。
有心于虑治,则于理为难;
有政以为治,则于事为易。
上天有靡常之命,祖宗立不拔之基,以朽索而驭马,以弱水而载舟,若何而谓之易?
从谏则能如流,改过则能不吝,赏善罚恶惟恐其不及,举直错枉惟恐其不速,若何而谓之难?
臣之所谓易者,特在于舍己以从人耳。
虑治之所以难,群臣既已言之;
为治之所以易,臣遂得以进其说。
虽二事也,其实一理也。
古者天子即位,三卿进策,始之以除患,则为福;
次之以先患虑患,谓之豫;
终之以祸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
豫哉豫哉,万民望之,以为祸者福之所倚,福者祸之所伏,言福而不言祸,非所以爱其君而忧其国也。
陛下勿谓天灾之未见而以为安也,勿谓外难之未作而以为治也。
天灾未见,楚庄王以为忧;
外难未作,晋范燮以为虑。
董仲舒所谓出灾害以谴告,出怪异以警惧者,推广此意也。
贾谊所谓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,卒然边境有急者,端本此说也。
臣壮时粗有志时事,今年六十有九,多病少安,去死无几。
心志既已不强,议论又复浅陋。
自量筋力无益斯世,感陛下求言之意,而群臣又已建责难之意,敢复求其所以易者以献。
望陛下行之而已,非敢反常说而背古道也。
惟陛下与大臣图之,臣不胜惓惓。
上文帝书 西汉 · 公孙臣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六
始秦得水德,今汉受之,推终始传,则汉当土德,士德之应,黄龙见。
宜改正朔,易服色,色上黄(《史记·封禅书》,《汉书·郊祀志》上,又《张苍传》云:鲁人公孙臣上书,陈终始五德传,言汉土德时,其符黄龙见,当改正朔,易服色。)
奏论淮南王长 其一 西汉初 · 张苍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四
丞相张苍典客冯敬、行御史大夫宗正臣逸、廷尉臣贺、备盗贼中尉臣福昧死言:淮南王长,废先帝法,不听天嘴动,居处无度,为黄屋盖乘舆,出入拟于天子,擅为法令,不用汉法。
及所置吏,以其郎中春为丞相聚收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,匿与居,为治家室,赐其财物爵禄田宅,爵或至关内侯,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,欲以有为。
大夫但、士伍开章等七十人棘蒲侯太子奇谋反,欲以危宗庙社稷,使开章阴告,与谋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。
开章之淮南见长,数与坐语饮食,为家室娶妇,以二千石俸奉之。
开章使人告但,已言之王。
春使使报但等。
吏觉知,使长安奇等往捕开章。
匿不予,与故中尉蕳简忌谋,杀以闭口,为棺椁衣衾,葬之肥陵邑。
谩吏曰:「不知安在」。
又佯聚土,树表其上,曰「开章死,埋此下」。
身自贼杀无罪者一人,令吏论杀无罪者六人,为命(《汉书》作为「亡命」)
弃市罪,诈捕命者以除罪,擅罪人,罪人无告劾,系治城旦舂以上十四人,赦免罪人,死罪十八人,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,赐人爵关内侯以下九十四人。
前日病,陛下之,使使者赐书、枣脯。
不欲受赐,不肯见拜使者
南海民处庐江界中者反,淮南吏卒击之。
陛下以淮南民贫苦,遣使者帛五千匹,以赐吏卒劳苦者。
不欲受赐,谩言曰:「无劳苦者」。
南海民王织上书献璧(《汉书》作「献璧帛」)皇帝」,忌擅燔其书,不以闻。
吏请召治忌,不遣,谩言曰:「忌病」。
春又请
愿入见,怒曰:「女欲离我自附汉」。
当弃市(《汉书》作「所犯不轨。当弃市」)
臣请论如法(《史记·淮南王传》,又见《汉书·淮南传》,少百三十馀字。)
奏议除肉刑 西汉初 · 张苍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四
肉刑所以禁奸,所由来者久矣。
陛下下明诏,怜万民之一有过被刑者终身不息,及罪人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,至于盛德,臣等所不及也。
臣谨议,请定律曰:诸当完者,完为城旦舂;
当黥者,髡钳为城旦舂;
当劓者,笞三百;
当斩左止者,笞五百;
当斩右止,及杀人先自告,及吏坐受赇枉法,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,已论命复有笞罪者,皆弃市。
罪人狱已决,完为城旦舂,满三岁为鬼薪白粲
鬼薪白粲一岁,为隶臣妾
隶臣妾一岁,免为庶人。
隶臣妾满二岁,为司寇
司寇一岁,及作如司寇二岁,皆免为庶人。
其亡逃及有罪耐以上,不用此令。
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,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。
臣昧死请(《汉书·刑法志》孝文即位十三年,齐大仓令淳于公当刑诏狱,逮系长安。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,上书。天子怜悲其意,遂下除肉刑。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言。制曰可。)
别录 其三十二 西汉 · 刘向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八
左丘明授曾申,申授吴起授其子期,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《钞撮》八卷授虞卿虞卿作《钞撮》九卷授荀卿荀卿张苍(《春秋左氏传序》正义)
李仲元貌言行如何论 南宋 · 萧易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五○、《论学绳尺》卷八
论曰:古之君子,其不可传者,与其人俱往矣,尚论者每叹之,而亦或疑之;
虽疑之,而终不敢少之也。
夫人而非贤则已,果贤也,其言论风旨,岂无一二之足闻者!
而所为饬躬厉行,不使非礼加乎其身也,固以待后世之夷考焉耳,何至与声容辞气俱超忽而寂寥哉?
意者素隐行怪,议论施为,不少概见于世。
身隐矣,焉用文之?
故当时亦不得而述欤。
夫既已可见矣,可闻矣,可观矣,谓之不文不可矣。
其时得而识之,非其时则不得而稽焉。
然则古之人好修而名不称者,何限也?
不然,则言无證不信,而声闻之过情者,皆可疑也。
君子宁阙其疑,而不敢厚诬后世之无人,惟曰是其不可传者,与其人俱往矣。
如《法言》之述李仲元,其貌言行之动人有若此者,而求其所谓貌言行者,卒无可指也。
非史失其传,则子云之言誇矣。
李仲元貌言行如何,其然岂其然乎?
仲元之为人,书固有阙矣,世次之先后,则吾将安考?
以其接于子云之见闻,殆亦西都末造之隐者欤。
何以验其隐也?
彼其卓尔大雅见称于子云者如此,而后世无传焉,是以知其为隐也。
抑古之流芳千祀者,岂必皆遭遇其时,而嘉言善行,班班史牒者,如将见之?
世降俗末,是固无贤者也,有则史必书之。
昔隋之乱,唐之未兴也,河汾之间有隐君子焉,其书曰《中说》者载其言行为详,学者得其书而读之,犹可彷佛其人。
独怪夫隋氏之史出于门人之所论撰,而不为其师立传,是以后世君子未能释然于其间,甚者至以为无是人也。
吁!
以为无是人则不可,而使人不能释然于文中子者,则王福畤之家传实启之。
何则?
扬之太过者,疑之所从生也。
今以文中子之动容正色,而庶几于貌孔子之貌,文中子之出辞吐气,则庶几于言孔子之言,而文中子之造次施为,起居动履,其行之不肖于孔子者几希。
又举其事以实其说,固以必人之信也,而反以甚人之疑也,吁!
指实而言,人犹以疑,言又不实,谁则信之?
子云之称李仲元是矣。
盖自史迁尚势利而扬货殖,抑道义而进游侠,班固论次西汉,无能改于其失。
彼山泽之癯儒,容貌不足以动人,括囊而遁,虽有言而莫之或听,惟其德行道义之富,而势利蔑如也,是子长、孟坚之所抑而不尚者,无惑乎仲元之徒无得而称焉。
呜呼!
美晰之张苍而大书,木讷之周勃而特书,无行如陈平辈而不一书。
而鲁有大臣,史失其名,非以其不显欤?
夫必显者而后书,则隐居求志,姓名湮灭者何可胜数,真可惜也。
使也不见书于《法言》,则天下后世,谁复知有李仲元哉!
虽然,后世之知仲元者,以《法言》也,后世之疑仲元者,亦以《法言》也。
尚友千载,于古人中得仲元者焉。
果如扬子之所称,恨不获振太史公之屐,历乎鱼凫蚕丛之墟,物色益州之祠尚无恙乎。
想夫英爽如生,眷兹宇而踌躇也,兰萎玉沈,莫写我心,则寻绎其议论,察其立身行己之大槩,意其犹有足證而阙如也。
夫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,徒曰貌云乎哉!
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,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,而答问训告,散在二十篇之中者,皆至言矣。
若其德行,则绥之斯来,动之斯和,从游而速肖者,非躬行之化畴克尔。
仲元者何人斯?
貌足以肃人之见,言足以愀人之闻,行足以穆人之观,而其貌其言其行果何若也?
虽曰浮沉乡里,栖迟山林,影响昧昧,可即而不可求,故人莫得而纪焉。
然世惟无若人也,诚有若人,亦梼、乘之光也。
子房者證之画工,史家之法,固有纤悉于容貌之书者。
君平、子真之流,其微言笃行,时时见于他传,尚多有之,至于仲元,何独不然。
仲元者未几,而疑仲元者继之,必自子云之言始。
或曰:仲元以自况也。
「不夷不惠,可否之间」,古无是论也。
见而肃,闻而愀,斯不惠之验欤?
观而穆,斯不夷之验欤?
草《玄》著《新》,自附于可否之间欤?
信若此,则不无可议也。
或曰:仲元子诚齐人也。
家世蜀,仲元之为人,当世岂无其辈,而此独亟称者,以其为蜀之人耳。
若然,则喜而溢美,未足据也。
或又曰:仲元取其内外一致,表里俱符也。
司马相如、王褒皆蜀产也,雍容閒雅者,不足覆窃赀之丑;
造作语言,缀成歌颂者,正当以贡谀献佞为羞耳。
弘之擅美,正以其行欤?
是亦未可知也。
今既无以质说之是,而亦无以辨说之非,与其以誇诞而议,宁若以传而议史,犹可景行古人,而不失为忠厚之论耳。
尝试摭仲元之遗事,而为之补传曰:李仲元,不知蜀之何许人,其名曰
语在陈寿《蜀志·秦宓传》,其出处当在元、成、哀、平间
扬雄同郡,又同时也,雅敬之,今其载于《渊骞篇》者是已。
释《扬子》者,以为详见《华阳国志》,而秦宓以为「不遭《法言》,令名必沦」。
未远也,而言若此,则其事已不可考矣。
常璩增益而附会之,殆皇甫谧撰《帝王世纪》之类,其说难据。
盖没后且二百年,刘璋益州,乃为之立祠云。
断之曰:扬子云以为仲元在夷惠之间,今虽未可也,仲元将不得在君平、子真之间乎?
谨论。
说文解字叙 东汉 · 许慎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
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视鸟兽之文,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《易》八卦,以垂宪象。
神农氏结绳为治,而统其事,庶业其繁,饰伪萌生。
黄帝之史仓颉,见鸟兽蹄迒之迹,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,初造书契,百工以乂,万品以察,盖取诸夬。
「夬,扬于王庭」,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,君子所以施禄及下,居德则忌也。
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。
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
文者,象物之本也。
字者,言孳乳而浸多也。
著于竹帛谓之书,书者,如也。
以迄五帝三王之世,改易殊体,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,靡有同焉。
《周礼》八岁入小学,保氏教国子,先以六书
一曰指事
指事者,视而可识,察而见意,上、下是也。
二曰象形象形者,画成其物,随体诘诎,日、月是也。
三曰形声
形声者,以事为名,取譬相成,江河是也。
四曰会意
会意者,比类合谊,以见指撝,武、信是也。
五曰转注
转注者,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,考、老是也。
六曰假借
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,令、长是也。
及宣王太史籀箸大篆十五篇,与古文或异。
孔子书《六经》,左丘明述《春秋传》,皆以古文,厥意可得而说也。
其后诸侯力政,不统于王,恶礼乐之害己,而皆去其典籍,分为七国,田畴异亩,车途异轨,律令异法,衣冠异制,言语声声,文字异形。
秦始皇帝初兼天下,丞相李斯乃奏同之,罢其不与秦文合者。
作《仓颉篇》,中车府令赵高作《爰历篇》,太史令胡毋敬作《博学篇》,皆取史籀大篆,或颇省改,所谓小篆者也。
是时秦烧灭经书,涤除旧典,大发隶卒,兴役戍,官狱职务繁,初有隶书,以趣约旦,而古文由此绝矣。
自尔秦书有八体: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虫书,五曰摹印,六曰署书,七曰殳书,八曰隶书。
汉兴有草书。
尉律,学僮十七已上,始试讽书九千字,乃得为史。
又以八体试之,郡移太史,并课最者,以为尚书史
书或不正,辄举劾之。
今虽有尉律不课,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。
孝宣皇帝时,召通《仓颉》读者张敞从受之。
凉州刺史杜业、沛人爰礼、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。
孝平皇帝时,征礼等百余人,令说文字未央廷中,以礼为小学元士。
黄门侍郎杨雄采以作《训纂篇》。
凡《仓颉》已下十四篇,凡五千三百四十字,群书所载,略存之矣。
及亡新居摄,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,自以为应制作,颇改定古文
时有六书:一曰古文孔子中书也。
二曰奇字,即古文而异者也。
三曰篆书,即小篆,秦始皇帝使下杜程邈之所作也。
四曰左书,即秦隶书
五曰缪篆,所以摹印也。
六曰鸟虫书,所以书幡信也。
中书者,鲁恭王孔子宅,而得《礼记》《尚书》《春秋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。
北平侯张仓献《春秋左氏传》,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,其铭即前代之古文,皆自相似,虽颇复远流,其详可得略说也。
而世人非訾,以为好奇者也。
故诡更正文,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,变乱常行,以耀于世。
诸生竞逐,说字解经谊,称秦之隶书仓颉时书,云父子相传,何可改易?
乃猥曰马头人为长,人持十为斗,虫者屈中也。
廷尉说律,至以字断法,苛人受钱,苛之字,止句也。
若此者甚众,皆不合孔氏古文,谬于史籀
俗儒鄙夫,玩其所习,蔽所希闻,不见通学,未尝睹字例之条,怪旧势而善野言,以其所知为秘妙,究洞圣人之旨,又见《仓颉篇》中幼子承诏,因古帝之所作也,其辞有神仙之术焉。
其迷悟不谕,岂不悖哉!
《书》曰:「同古人之象」,言必遵修旧文,而不穿凿。
孔子曰:「吾犹及史之阙文,今亡也夫」。
盖非其不知而不问,人用己私,是非无正,巧说邪辞,使天下学者疑。
文字者,经艺之本,王政之始,前人所以垂后,后人所以识古,故曰「三立而道生」,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。
今叙篆文,合以古籀,博采通人,至于小大,信而有证,稽撰其说,将以理群类,解谬误,晓学者,达神旨,分别部居,不杞杂厕,万物咸睹,靡不功。
厥谊不昭,爰以谕其称《易孟氏》《书孔氏》《诗毛氏》《礼周官》《春秋左氏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,皆古文也。
其于所不知,盖厥如也(宋本《说文》)
掾吏张玄祠堂 东汉 · 蔡邕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七十九
掾讳字伯雅河南偃师人也。
其先张仲者,实以孝友为名,左右周室。
大汉初兴,张苍丞相封北平侯,其后自河内迁于兹士,世为显姓。
掾天姿恭恪,宣慈惠和,允恭博敏,恻隐仁恕,正身履道,以协闺庭,损用节财,以瞻疏族,动中规矩,言合典式,不知名彰,不饰行著,可谓仁粹淑贞自然之素者已。
论者嘉之,州郡礼招,署致掾史,沈静寡欲,不求荣禄,是以丰于天爵,薄于人位。
某月日遭疾而卒。
掾孙翻,以贞固之质,受过庭之训,获执戟出宰相邑,迁太守,得大夫之禄,奉蒸当之祠,寻原祚之所由,而至于此。
先考积善之馀庆,阴德之阳报,乃于是立祠堂,假碑勒铭,式明令德,以示乎后。
词曰:
于惟我考,允迪懿德。
治信斯顺,其仪不忒,仁惠周洽。
行惟模则。
笃垂馀庆,贻此燕翼,邈矣遗孙,用怀多福。
刊名金石,流于罔极(本集。案本集有《刘镇南碑》,当是魏人作,今删。)
汉官仪上 其二百三 东汉 · 应劭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
老子周柱下史。
张苍秦时御史,主柱下方书,侍御史之任也(《初学记·职官部》)
山居即事 其一 清 · 李匡德
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:冠阳诗集卷之一
秋匏肥白似张苍,树树茄悬玉佩长。
佐酒羹材才觅了,又乘微雨打黄粱
请复肉刑代死刑疏 曹魏 · 钟繇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二十四
大魏受命,继踪虞夏,孝文革法,不合古道。
先帝圣德,固天所纵;
坟典之业,一以贯之,是以继世。
仍发明诏,思复古刑,为一代法。
连有军事,遂未施行。
陛下远追二祖遗意,惜斩趾可以禁恶,恨入死之无辜,使明习律令,与群臣共议,出本当右趾而入大辟者,复行此刑。
书》云:「皇帝清问下民鳏寡,有辞于苗」。
此言尧当除蚩尤、有苗之刑,先审问于下民之有辞者也。
若今蔽狱之时,讯问三槐九棘,群吏万民,使如孝景之令。
其当弃市,欲斩右趾者许之;
其黥、劓、左趾、宫刑者,自如孝文易以髡笞;
能有奸者,率年二十至四、五十,虽斩其足,犹任生育。
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,下计所全,岁三千人。
张苍除肉刑,所杀岁以万计。
臣欲复肉刑,岁生三千人。
子贡问「能济民,可谓仁乎」?
子曰:「何事于仁?
必也圣乎!
尧舜其犹病诸」!
又曰:「仁远乎哉?
我欲仁,斯仁至矣」。
若诚行之,斯民永济(《魏志·钟繇传》。又见《艺文类聚》五十四)
次韵贾教授暮春言怀 元末明初 · 谢应芳
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:龟巢稿卷十六
琴有徽音剑有光,惜哉江海老张苍
且将浊酒供瓢饮,何必明珠用斗量。
坛杏作花红树暖,泮芹抽叶翠波香。
鳌山邈在天东北,时复瞻云首一昂。
咏白 唐 · 王棨
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:全唐诗补逸
非青玄赤黄,正色配金方。
鱼表周王德,麟呈汉帝祥。
寒来边草远,春至岭梅芳。
曳练闻良马,衔钩见瑞狼。
张苍肥似,潘岳鬓如霜。
虚室能生后,方知守黑长。
《九章算术》注序 三国末晋初 · 刘徽
 出处:全三国文 卷五十三
昔在包牺氏,始画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,作九九之术,以合六爻之变。
暨于黄帝,神而化之,引而伸之,于是建历纪,协律吕,用稽道原,然后两仪四象,精微之气,可得而效焉。
记称隶首作数,其详未之闻也。
案,周公制礼而有九数,九数之流,则《九章》是矣。
往者暴秦焚书,经术散坏,自时厥后,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,等因旧文之遗残,各称删补,故校其目,则与古或异,而所论者,多近语也。
徽幼习《九章》,长再详览,观阴阳之割裂,总算术之根源,探赜之暇,遂悟其意,是以敢竭顽鲁,采其所见,为之作注。
事类相推,故枝条虽分,而同本干者,知发其一端而已。
又所析理以辞,解体用图,庶亦约而能周,通而不黩,览之者思过半矣。
且算在六艺,古者以宾兴贤能,教习国子,虽曰九数,其能穷纤入微,探测无方,至于以法相传,亦犹规矩度量,可得而共,非特难为也。
当今好之者寡,故世虽多通才达学,而未必能综于此耳。
《周官》「大司徒」职:「夏至日中,立八尺之表,其景尺有五寸,谓之地中」。
说云:「南戴日下万五千里」。
夫云尔者,以术推之。
案,九章立四表望远,及因木望山之术,皆端旁互见,无有超邈,若斯之类。
然则等为术,犹未足以博尽群数也。
徽寻九数,有重差之名,原其指趣,乃所以施于此也。
凡望极高,测绝深,而兼知其远者,必用重差勾股,则必以重差为率,故曰重差也。
立雨表于洛阳之城,令高八尺,南北各尽平地,同日度其正中之时,以景差为法,表高乘表间为实,实如法而一,所得加表高,即日去地也;
以南表之景乘表间为实,实如法而一,即为从南表至南戴日下也;
以南戴日下及日去地为勾股,为之求弦,即日去人也;
以径寸之筒南望日,日满筒空,则定筒之长短以为股率;
以筒径为勾率,日去人之数为大股,大股之勾,即日径也。
虽天圆穹之象,犹曰可度,又况泰山之高,与江海之广哉!
徽以为今之史籍,且略举天地之物,考论厥数,载之于志,以阐世术之美,辄造重差,并为注解,以究古人之意,缀于勾股之下。
度高者重表,测深者累矩,孤离者三望,离而又旁求者四望;
触类而长之,则虽幽遐诡伏,靡所不入。
博物君子,详而览焉(《九章算术》,曲阜孔氏刊本)
济上逢张漕尉 明 · 张元凯
五言律诗 押尤韵
济水绕船流,萧然独树秋。
暮云停楚骑,明月出吴钩。
主计张苍棹,沉酣李白楼。
不堪思往事,零落半同游。
五德论 宋 · 周紫芝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五二五、《太仓稊米集》卷四六
五行之理相为尅胜,在阴阳有自然之义,其为说虽圣人有不得而易也。
不幸遭五经残灭之馀,圣人不作,九流并起,阴阳灾异之学一炽,而诸儒各以臆说更相附会,至使其事若可信而有足疑者。
此固不可以无辨说者。
黄帝得土德,黄能、地螾见;
夏得木德,青龙止于郊;
商得金德,银自山溢;
周得火德,有赤乌之符。
此为若可信者。
班固乃以共工氏以水德同于木火,与秦同运,非其次序,故皆不永。
说之陋,夫人而得鄙之矣。
秦以熊罴之力,虎狼之心,蚕食诸侯,并吞六国。
宫室燕游之奉不足以厌其侈心,又为驰道于天下,东穷燕齐,南极吴楚江湖之上,濒海之观,靡不毕至。
民之劳弊有不能胜,亡可蹻足待也。
高祖以义取天下。
秦王子婴降于轵道,汉王属吏宝器妇女无所取,还军灞上,以待诸侯,与秦民约法三章,民无不归心者,其兴也可谓有德矣。
然则汉以德兴,秦以暴灭。
天之予夺,契若符玺。
使秦不以水德王,天下何害于亡?
汉不以火德王,天下何害于兴?
议者乃以赤帝斩白帝,受命之符则既已得天统矣。
然汉之初兴,庶事草创,叔孙通略定礼仪而正朔服色亦未遑暇。
汉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上书,言汉当土德。
丞相张苍明于律历,乃以汉水德。
明年黄龙见成纪文帝乃拜臣为博士,诏诸儒改服色,而贾谊献策亦以汉当土德。
至孝武时,虽倪宽之通经,司马迁博洽,犹循公孙、贾谊之说,不复有所改易。
刘向父子以谓出乎震,故包牺氏始受木德,其后以母传子,终而复始,自神农、黄帝,下历唐虞三代,而汉得火焉。
诸儒之说何其纷纷耶?
夫以汉之一代所以王者三,或以为水,或以为火,或以为土。
彼盖有所托而言,然亦有未足然者。
三代之王,取受命之符于始兴
黄龙见于文帝时,安得以为土德?
公孙臣之说为非也。
自包牺氏以五德相传,则秦以水德,汉安得复以水乎?
张苍之说为非也。
以土制水,于五行序为是。
高祖始兴,神母夜号,著赤帝之符,则汉当以火而不以土,无可疑者。
贾谊、司马迁之说为非也。
得木,商得金,周得火,在三代无以母传子之序。
周以火,秦以水,汉复以火,在秦汉无周而复始之义。
刘向父子之说为非也。
夫以贾谊、司马迁、张、刘向之徒,其博闻洽识皆千年之士也,而谓其说卒无可取,盖亦不可。
要之,后世灾异之学出于臆说,苟稽诸圣而无考焉,虽略之可。
乃若秦汉之所以存亡,其理较然易知者,且详言之以为后世戒,则亦乌乎而不可哉!
贺司空循像赞 东晋 · 孙绰
 出处:全晋文 卷六十一
公应天纵之德,系命世之期,质与荆玉参贞,鉴与南金等照。
若其好学之性,不劝而成,弱不珍玩,雅好博古。
慨洙泗之邈远,悼礼乐之不举。
于是覃思深讲,锐精幽赞,虽齐孝之归孟轲汉王之宗仲舒,无以加焉。
赞曰:
文公侯,诞保休祥。
素质玉洁,华藻金章。
总角韫德,被褐韬光。
自昔丧乱,征鼓日震。
礼乐藏器,诗书蒙尘。
哲人遐慨,垂幕澄神。
仰观洙泗,扬波绝津。
方曜金铉,协赞衡机。
昊天不吊,曾不憖遗。
缙绅颓范,皇德莫毗。
公之云徂,华裔同悲(《艺文类聚》四十七,《初学记》十一)
奉和杜相公元日即事原韵二首 其二 明末清初 · 毛奇龄
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: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二
王春瞻首服,相业继当阳
柏子怀贞切,椒花引兴长。
祈年如召奭,作历授张苍
第与朝元宴,何须引奉常